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07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145篇
海洋学   78篇
综合类   159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270个土壤剖面资料,结合1∶50万数字化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气象监测数据等资料,利用地统计学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1±2.19%,变异系数为70.72%,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海拔、土地利用、气候和坡度6个环境因子对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的综合解释能力为47.9%。其中,土壤类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36.0%,海拔和成土母质分别能独立解释28.5%和15.8%。气温对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影响比降水量更加显著,从而造成了广西土壤有机质整体呈南低北高的趋势。同时,土壤有机质对气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量的制约。此外,研究区农业耕作管理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生教授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举行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中国古竽物学会微体古物学分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分暨第六次不术年会于1996年1月24日到30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炭的和产、科研和大学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和学术研讨。大会共...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探讨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该矿床位于海洋山复式背斜南段的老厂穹窿构造核部,铅锌矿化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NE向组张扭性断裂构造中;围岩为寒武系白云岩,板岩、砂岩;矿石类型以锌为主,矿物成分简单,以闪锌矿、方铅矿与石英、白云石为主,具充填、交代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平均品位含Zn9.94%、Pb1.50%;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据地层岩石元素丰度值、稀土元素配分和稳定同位素数据、资料,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因此,认为本矿床实属产于寒武系轻变质岩中的层控矿型大气降水热液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
广西早泥盆世晚期至晚泥盆世的碳酸盐台地区发育有两个不同的四射珊瑚群落,此二群落都有其各具特点的珊瑚组合系列。其中,在开阔台地相区的四射珊瑚可划分为9个组合带,而在台地边缘相区则可划分为8个组合带。在早泥盆世早、中期,因岩相分异不明显,四射珊瑚仅可划分为3个组合带。因此证明,四射珊瑚的发展演化与沉积相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出现了大量的地裂缝。通过调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其中包括构造、土体性质、水的作用、地形地貌、气候及植被等因素。在上述因素中.构造是主导因素,上体性质是基础因素.其它则为诱发因素,也是因地质环境要素变化所引起的因素。主导因素是通过诱发因素起作用的.并最终通过土体性质因素导致产土地裂缝。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扫描电镜对从漓江河谷钻孔中的泥砾层取得的481粒石英砂表面形态特证研究结果:石英砂多数颗粒保持棱角状外形并遭受不同程度的磨蚀,具阶状贝壳断口,平直或弧形刮削面和多向擦痕,沿解理面破碎呈“V”字形沟和撞击碟形坑,以及微溶蚀孔、隙、蜂窝状溶孔群和SiO_2再沉积等表面形态结构特征。认为它是在第四纪古地理湿热气候条件下泥石流沉积的产物,物源可能来自境内或周边的泥盆系砂岩和境外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对广西芒场锡多金属矿田的稳定同位素进行研究。本文根据硫、铅、氢、氧、碳等稳定同位素组成和锶的初始值提供的信息.探讨了矿床成因。并结合矿田矿床地质特征、控矿条件及有关统计参数,参考前人对矿床认识的基础上,修正提出了该矿田混合热液成矿模式,可供类似矿床研究和找矿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位于华南褶皱带南缘的右江盆地,其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它的轮廓和结构,与NW向及NE向同沉积断裂关系密切。盆地内的沉积物,分别由特征不同的非补偿性和补偿性沉积相组成两个双层结构。盆地内火山活动发育,也明显的分为两个阶段。海西期,古特提斯洋的发展使哀牢山洋盆开裂,导致了右江地区在拉张应力条件下出现若干NW向裂陷带,这时的盆地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特点。东吴运动后开始的印支期,区域应力条件发生变化。滨大平洋构造的发生,使盆地轮廓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开始的哀牢山洋盆向NE方向的俯冲消减作用,使盆地在新的挤压条件下再次发生张裂和拗陷。进入了弧后盆地发展阶段。印支期末,盆地封闭。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三叠统浊流流向及坡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溢堤流沉积的识别,结合同一鲍马层序Tc段斜层理倾向与其底部槽模走向不一致的分析,以及横向冲刷模、U形障碍冲刷痕等冲蚀构造、大型滑动模等压刻构造的认识,筛选出宽阔水道充填沉积、扇状体及分支水道沉积中底模构造的指向数据,来指示浊流主体流向,并区分出溢堤流流向。从而确定了本区中三叠世时的浊流主体流向为NW向,平均为300°。根据滑塌沉积中滑塌包卷层轴面、滑塌面的测定,确定凤山县金牙处的古坡向平均为322°,与浊流主体流向基本一致。还认为中三叠世时右江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桂东和桂东南蚀源区,海水由其南的越南境内进入。  相似文献   
10.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